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晓春, 高英, 闵玉晓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14-272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04
摘要485)   HTML0)    PDF (1019KB)(9)    收藏

目的 了解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851例早产儿为调查对象,根据生后7 d内是否接受初乳喂养分为初乳喂养组与无初乳喂养组;按初乳喂养量占比,初乳喂养组又分为高、中等及低比例初乳喂养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初乳喂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初乳喂养的早产儿共374例(43.95%)。其中,低比例初乳喂养126例(33.69%)、中等比例初乳喂养183例(48.93%)、高比例初乳喂养65例(17.3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846)、父亲支持母乳喂养(OR=1.349)、产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2.467)及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2.724)是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母亲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OR=0.278)、母亲孕期存在健康问题(OR=0.462)是危险因素(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比例、高比例初乳喂养组比较,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3.647)、产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906)与新生儿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535)是早产儿接受高比例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低比例、中等比例初乳喂养组比较,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2.995)、父亲支持母乳喂养(OR=1.203)是早产儿接受中等比例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ICU早产儿的初乳喂养率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母婴分离早产儿家长的初乳喂养宣教,并协助母亲建立产后规律的泵乳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2岁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瑞茜, 倪王平, 柯若, 陈晓春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2): 1481-148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2.011
摘要365)   HTML0)    PDF (630KB)(5)    收藏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2岁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的BPD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出院后至2岁内是否再入院分成未再入院组和再入院组。回顾性收集住院时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178例BPD早产儿完成随访,其中98例(55.06%)未再入院,80例(44.94%)再入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式护理的宣教人数≥3名(OR=5.806)和重度BPD(OR=2.725)为BPD早产儿2岁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家庭氧疗(OR=0.311)是再入院的保护性因素(P=0.001)。 结论 在院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期间,宣教人数不宜过多,宣教内容需同质化,规范化;对中重度BPD早产儿家庭需要进行必要的家庭氧疗培训;进行出院随访时需关注早产儿家庭氧疗的开展情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15例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急救的输液管理
陈晓春, 郑燕, 袁婷, 诸纪华, 张雯雯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3): 427-43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3.019
摘要410)   HTML5)    PDF (632KB)(18)    收藏

总结15例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急救的输液管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迅速评估和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规范、合理的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做好补液过程中的评估和监护,早发现、早干预各类潜在的输液并发症。15例婴幼儿均在48 h内纠正酮症酸中毒,经后续治疗血糖稳定出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口腔滴注初乳的效果研究
李育梅, 潘迎洁, 陈赢赢, 陈晓春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6): 884-88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6.017
摘要323)   HTML3)    PDF (690KB)(5)    收藏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口腔滴注初乳的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机械通气的130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于出生后24 h内开始实施初乳口腔滴注,持续5 d;对照组初乳仅用于胃肠内营养,其余干预措施两组均相同。收集两组出生后第1次与第6天的气道分泌物和尿液标本,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与乳铁蛋白的浓度;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日。结果 出生后第6天试验组气道分泌物与尿液中sIgA、乳铁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早期初乳口腔滴注能提高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应对该类早产儿尽早启动初乳口腔滴注,并提供更多的支持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生儿PICC尖端异位与自发矫正情况分析
陈晓春,陈琼,童燕芬,李育梅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4): 558-56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4.016
摘要548)   HTML5)    PDF (1092KB)(11)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生儿PICC尖端异位发生及自发矫正情况。 方法 回顾2015年6月—2018年5月新生儿经上、下肢静脉置管PICC尖端异位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异位至不同静脉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并分析原因。 结果 共425例新生儿行PICC置管,72例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其中22例置管48 h内PICC尖端自发矫正至最佳的上、下腔静脉位置;经上肢静脉置管的PICC尖端异位率明显高于经下肢静脉置管(P<0.01),但经上肢静脉置管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也明显高于经下肢静脉置管(P<0.01),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高达71.4%。 结论 部分异位PICC尖端可以自发矫正,首次X线片定位结果显示尖端异位的PICC导管,不建议轻易退管或拔管,可以先当作外周静脉导管使用,置管后24 h内进行影像学导管尖端定位跟踪,确定其是否自行复位,如未能复位再重新置管或拔出部分导管后作为外周静脉导管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17例危重患儿脐动脉置管的护理
陈赢赢 鲁萍 杨祖钦 陈晓春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 (4): 505-507.  
摘要350)      PDF (511KB)(23)    收藏
总结了 17 例危重患儿经脐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脐动脉穿刺置管前准备及医护配合、有效的固定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为临床护理脐动脉置管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